第四届钢铁、焦化行业 超低排放与绿色发展研讨会
关于召开“第四届钢铁、焦化行业超低排放与绿色发展研讨会”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钢铁、焦化行业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钢铁、焦化行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实施钢铁、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也是行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为推进企业实施超低排放等污染治理升级改造,加快推进行业绿色发展,第四届钢铁、焦化行业超低排放与绿色发展研讨会定于2020年10月17-18日在北京市召开。会议围绕“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创新引领绿色发展”主题,主要内容设置有:(1)特邀报告(开幕式);(2)专题分会场研讨会;(3)企业需求洽谈会;(4)高级研修班;(5)环保科技成果展等。会议将邀请政府有关部门领导、钢铁企业、焦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行业相关专家,围绕超低排放升级改造和节能减排与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热点问题作深入探讨。欢迎各单位组织有关人员踊跃投稿、积极参会。
现将会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河钢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京津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二、专题、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
(1)污染物全过程减排及节能耦合技术
召集人:邢 奕 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李建新 河钢集团钢研总院院长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源头减排技术及应用;清洁生产技术;烧结烟气(高炉热风炉)循环技术;烟气高温净化与余热高效利用新技术;新型高炉冶炼及炉料结构优化技术;煤气(焦炉、转炉、高炉)源头净化与高质转化利用技术及应用。
(2)烧结(球团)烟气脱硝技术
召集人:李俊华 清华大学 烟气多污染物控制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教授
汪华林 四川大学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活性炭吸附/催化多污染物一体化技术;高效SCR脱硝技术;臭氧氧化吸收技术;中低温脱硝催化剂研制、再生及失效催化剂安全处置技术;脱硝系统面临的氨逃逸、二氧化硫氧化、堵塞等问题;新型脱硝剂的研发应用;脱硝工程技术路线选择分析及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与管理经验。
(3)焦炉烟气污染物控制技术
召集人:李 超 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焦炉烟气污染物源头减排与过程控制技术,焦炉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焦化工序节能减排技术,焦化(烟气、煤气)VOCs治理及无组织排放综合治理技术,焦化行业新工艺、技术,焦炉煤气高效综合利用等。
(4)钢铁细颗粒物超低排放技术与系统节能
召集人:姚 群中钢集团天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闫克平 浙江大学教授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钢铁烟尘无组织排放与控制;烧结电除尘化学团聚提效技术与应用;焦炉整体封闭技术方案探讨;除尘系统节能技术与应用;转炉煤气湿式电除尘技术与应用;袋式除尘提标改造技术与应用;滤筒除尘技术及其超低排放应用;超高温金属间化合物滤材及其应用;烧结灰提钾资源化技术与实践。
(5)高炉煤气净化技术
召集人:朱廷钰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宁 平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高炉煤气除尘技术,高炉煤气脱硫技术,有机硫催化水解及脱除技术,有机硫一体化脱除技术,硫化氢脱除技术,高炉煤气除水除氯技术,高炉煤气净化技术路线及工程应用,高炉煤气净化标准解读。
(6)钢铁、焦化行业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排放与控制
召集人:竹 涛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所长/教授
于 洋 生态环境部固废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高工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管控;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检测技术;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环境风险评估、基于CALPUFF模型的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暴露评估;钢铁、焦化行业重金属、二恶英、VOCs等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钢铁、焦化行业重金属、二恶英、VOCs等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环境影响评价;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毒理性评估与健康风险评价;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净化工程案例。
(7)钢铁、焦化行业二氧化碳减排技术
召集人:王 强 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汪黎东 华北电力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二氧化碳捕集:燃烧前捕获、富氧捕获、燃烧后捕获、化学链燃烧及气化;二氧化碳利用及转化:燃料及化学品、生物代谢途径、矿化技术、食品及饮料;二氧化碳存储:二氧化碳存储性能及效率、不同地质结构对二氧化碳存储的影响、燃料回收等。
(8)工业炉窑节能减排新技术
召集人:夏德宏 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廖 强 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工业炉窑节能理论;低碳冶金新工艺;先进筑炉材料;烟气余热回收技术;散料余热回收技术;热送热装技术;燃烧污染物控制技术;工业炉窑数学模型与工艺优化;工业炉窑计算机优化控制;工业炉窑网络化智能监控技术等。
(9)污染物监测技术
召集人:刘建国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李健军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总工程师/研究员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污染源动态监测技术及管理措施;细颗粒物监测及分析技术;钢铁工业过程检测和分析技术;工业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监测技术;工业园区污染遥感监测技术;工业污染源周边及区域空气质量评价;环境监测大数据的创新技术与应用等。
(10)钢铁、焦化行业污染调控和成本效益模拟技术
召集人:王自发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王书肖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钢铁焦化行业污染物减排模拟和分析技术、城市和街区尺度空气质量模拟、多尺度多污染物生消过程建模与模拟分析技术、工业园区典型行业污染物溯源技术、污染物调控方法和成本效益分析技术等。
(11)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
召集人:伯 鑫 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大气部主任
程水源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研究;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与达标状况分析;排放源与空气质量响应分析;钢铁行业超低情景下排放现状分析。
三、特邀演讲及主旨报告
1.拟邀请相关部委领导介绍我国钢铁、焦化行业污染防治的有关政策与措施;
2.拟邀请两院院士和知名专家学者,就钢铁、焦化行业烟气污染控制技术创新、工程应用、典型案例、运营管理等内容做主旨报告。
四、科技成果推介与企业需求对接洽谈会
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钢铁烟气污染治理技术持有单位,宣传推介创新科技成果、分享典型工程案例和开展项目对接浅谈。
五、钢铁、焦化行业超低排放高级研修班
邀请钢铁、焦化污染防治领域的资深专家,全方位、多角度地对钢铁、焦化行业多污染物、全过程、超低排放控制、VOCs治理及无组织排放综合治理技术等内容及进行讲解,让参会者系统了解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相关科技知识以及技术前沿。
六、环保科技成果展览展示
会议期间将举办烟气环境监测及治理新技术、新产品与新仪器展览展示活动,推广优秀环保技术和成功经验。
七、论文要求
1.请按照本次会议征文及研讨的内容提交论文,论文摘要不超过500字,全文不超过5000字,所投稿件应符合征稿要求,且为原创论文,未曾在其他正式刊物上发表,如与相关要求不符,主办单位有权删改。
《工程科学学报》
2.优秀论文将推荐到,经编辑部审稿合格后,以正刊专辑的形式出版。《工程科学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被《工程索引》(EI)等国内外著名数据库收录。
《河北冶金》
3.本届会议收录的论文将在增刊上刊登。
4.论文提交的电子信箱为:cseshg@126.com。论文截止日期:2020年9月15日。
八、会议注册
代表类型 | 优惠注册费 (9月15日之前) |
标准注册费 (9月15日之后或现场) |
一般代表 | 1600元 | 1900元 |
学生(持有效证件) | 1200元 | 1600元 |
注:参会代表9月15日(含)前汇款缴费,享受注册费优惠。会议注册费由中环学(北京)科技发展中心统一开具发票。为避免会议现场缴费等待,建议参会代表提前缴费。
九、住宿安排
会议召开期间住宿安排在西郊宾馆,如需订房请扫描“订房二维码”进入界面在促销代码处输入即可选择房间。标间560元/间(含双早),单间540元/间(含单早)。
订房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进入界面在促销代码处输入GTDH即可选择房间1.会议秘书处
联系人:张超 刘红光 010-68668291/18500050178
2.北京科技大学
联系人:苏伟 13810648418
3.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联系人:王健13311067715
4.京津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联系人:王若冰13910721174
附件一:
会议学术委员会
主任委员:
郝吉明、张远航
副主任委员:
侯立安、刘文清、贺克斌、贺 泓、柴发合、陈运法、
张欣欣、于 勇、王新东、朱廷钰、邢 奕
委员(按拼音排序):
伯 鑫、 苍大强、 岑超平、 柴立元、 陈 健、 陈尚芹、 程芳琴、 程水源、 高 翔、 郭占成、 何 洪、 黄 导、 黄张根、 姜泽毅、 雷 文、 李 超、 李彩亭、 李健军、 李俊华、 李咸伟、 梁文俊、 刘建国、 刘育松、 柳静献、 马永亮、 宁 平、 汪华林、 汪黎东、 王 磊、 王 强、 王 岩、 王明登、 王书肖、 王小明、 王自发、 魏 伟、 夏德宏、 闫克平、 杨景玲、 杨晓东、 姚 群、 于 洋、 俞勇梅、 岳 涛、 张 凡、 赵 毅、 朱天乐、 竹 涛附件二:论文模板
论文投稿格式要求
1. 中文标题:不超过20个字,2号黑体,居中,段后空一行;若是基金项目,请注明该项目的名称及编号
2. 作者姓名:5号楷体_GB2312居中,人名之间加逗号,两字姓名间空1格。不同单位的作者用右上角的数字加以区别
3. 中文摘要:“摘要”和“关键词”为小5号黑体;正文为小5号宋体
4. 英文标题:4号Times New Roman,全单词大写
5. 英文作者:5号Times New Roman,中国作者姓在前,名在后,中间空一格;人名之间加逗号后空1格
6. 英文摘要:“Abstract”和“Key Words” 为小5号Times New Roman,加黑;正文为小5号Times New Roman
7. 作者简介:来稿应附第一作者简介,格式模板:张三(1976-),男,工程师,2009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现在河钢集团唐钢公司第二钢渣厂主要从事连铸质量技术工作,E-mail:zhangsan@126.com
8. 论文正文:中文为5号宋体,英文为5号Times New Roman,1.2倍行距;数字和单位之间空一格
9. 标题格式:一级标题,5号黑体;二级标题,小5号黑体;三级标题,小5号宋体
10. 图:中文图题,小 5号黑体;英文图题,6号Times New Roman,加黑
11. 表:中文表题,小 5号黑体;英文表题,6号Times New Roman,加黑。表内中文,6号宋体;表内英文,6号Times New Roman;为三线表,上下线为1磅,中间线为1/2磅
12.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最少10,标题小5号黑体;正文中文6号宋体、英文6号Times New Roman。
上一篇: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研讨会